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名称: 马龙区人民政府门户网
电话: 0874-8880604
热线: 0874-8880604
邮箱: zhyw12@126.com
地址: 马龙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信息内容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发布日期:2018-06-01 08:20:01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

马龙县第一中学  张彦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岁月,在青春岁月里有苦有笑。青春,一个赋予太多憧憬与希望的词汇。在很多人眼里青春如火,燃烧着激情与活力,青春如花,绽放着智慧希望。青春的路上充满了彷徨和迷茫。通过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使我深刻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岁月是留在了条件艰苦的陕北大地,但他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靠自己踏踏实干出来的。他的青春是奋斗的青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这个系列采访实录,主要是为了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他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对他担当重任、继往开来是或不可缺至关重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遂理论思考。

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是他奋斗的青年岁月,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由当年那些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讲述总书记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讲述总书记刻苦读书学习的故事,让我们倾听到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使我们的心灵会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憾,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本书将19篇访谈稿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再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立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当我捧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爱不释手的细细品读,使我感受颇深,收获满满,丰富了知识,净化了灵魂。仿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在对话。


雷平生老师讲述在山上吃饭,习总书记用他的玉米团子和老乡换糠团子吃,一起劳动的老乡夸奖说:“近平肯吃苦,嘴又不细。”这话的意思是说他人不挑食,能吃苦,“嘴不细”就是吃东西不挑肥捡瘦的意思。老乡们的一句话道出了习总书记“肯吃苦”的精神。

在集市上,习总书记把钱和粮票,衣服都给了那乞食老汉,雷平生老师问了一句:“近平,他不会骗你吧”习总书记坦然一笑,说:“我现在是个普通农民,他骗我什么,他不会骗我的。”看到这我非常感动,肃然起敬,习总书记对这位贫穷老人的这种理解,这种信任,这种古人所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情怀,古人赞美慷慨助人,仗义疏财的人有“解衣推食”之说,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让给别人穿,让出自己的食物给别人吃,习总书记在当时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够做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真是常人所不及,难能可贵为,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的精神。

在雷平生老师谈到习总书记成长原因的第四条,是家庭与环境的影响中,除了习总书记父母对他的言传身教,不懈督促,对他的影响深刻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他影响较大,那就是他的大姨齐云阿姨。齐云阿姨是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坚持敌后斗争,战斗在最前线太行山根据地,对农村非常了解。齐云阿姨对习总书记说:“那个时候,只有坚决依靠老乡,找到老乡,才能斗争,坚持生存。哪里有嫌弃农村生活艰苦、农民落后的道理?如果那个时候离开老乡,共产党员一天都活不了。”家风的影响潜移默化,影响深刻,使得习总书记说自己“是个普通农民”,经常说“我们老陕”如何如何,可以看出当时他已经把自己看成陕北农民中的一员了,他从内心觉得,自己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是很光荣的事。

谈及到习总书记肯读书学习之事,使我感触非常深刻。雷平生老师讲述习总书记在陕北农村劳动期间,数年如一日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正如有些老乡讲的-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白天去山上劳动,晚上回到窑洞一有空就看书。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正所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他在学习苏联历史学家谢缅诺夫《中世纪史》的时候,就参考了《基督教青年读本》一起看。习总书记读的书范围很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他对中国经典古籍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如《史记选》、《汉书选》、《后汉书选》、《三国志》,他都曾花功夫认真研读过。他读过大量文学作品,不仅读书多,而且对文学有很高的鉴赏力,如《离骚》、《古诗源》、《李白诗选》、《三曹诗选》等,总体上看,他比较偏爱慷慨激昂、豪放自信的诗词。这些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给他带来强大的正能量,培养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说,习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建立在他对祖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之上的。今天,习总书记讲话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他影响之深。

习总书记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他说这话是由衷的,是从自己读书学习经历中得出的深刻认识。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习总书记如此酷爱读书学习,并且始终保持着学习习惯,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继续读书,不断从书中汲取新的精神养分。作为当代青年,党员干部更应该加强学习,爱上读书,并做为良好习惯坚持下去,因为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能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我们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人们的知识得到积累,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总之,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让我们向习总书记学习酷爱读书,持之以恒,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习总书记当年在正定工作期间,干部群众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有的年纪大的农民说,近平是我们农民的儿子;年轻人则说,近平待我们就像兄弟一样,可见我们的总书记对老百姓和蔼可亲。为群众做实事是他始终不渝的信念,习总书记当时曾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所以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习总书记这种好学习,密切联系群众,从基层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时时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做实事的精神。

采访王燕生时,他说:习总书记下沉到基层,沉至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他选择走这条路,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抱负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他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黑荫贵谈到和习总书记一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之事,讲得很具体,为了学习如何建沼气池,他们走了5个地区17个县,差不多40多天,每到一个地方必问得非常清楚,每见一个沼气池必下去仔细看,弄清各个细节问题。这些经历与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的许多治国理念有很大联系。比如,现在深入农村基层的第一书记村官,把一个干部真正沉下去做一个村的工作,了解情况并处理一些问题,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真正落下去,确实能比较实际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习总书记对农村情况很清楚,他关心“三农”方面的事比较多,以精准扶贫为例,现在做的很实在很到位,尤其强调干部责任到位,考察一个干部的责任感就是考察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真是抓到了点子上。

在梁家河当知青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习总书记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可以说,他的执政理念,他的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从实践层面说,他在梁家河学到了很多,总之,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想要怎么办,干部就要带着大家怎么办,习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论,根子就在他对基层群众和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上,他正是了解实际,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才能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主持工作,可以说: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习总书记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他用青春奋斗的结果。”七年知青岁月是习总书记 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习近平总书记做到了,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留在陕北,通过读书、思考、实干让自己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因奋斗而精彩,有了奋斗,青春才会飞扬,有了拼搏,青春才会美丽。把握青春的每一天,向着成功奋斗,向着成功搏击,做最好的自己。青春岁月里的你还在等什么?


【上一篇】:七律·马龙 【下一篇】:感谢那时光
地址:马龙区人民政府 电话:0874-8880604 版权所有:马龙区人民政府 备案号:滇ICP备11004260号-1 技术支持:曲靖新闻网